进HongKong卖全球,贵州农产品实力“圈粉” 来访专业买手超500位

8月19日,“食韵飘香·多彩贵州”暨“茶韵飘香·多彩贵州”推介活动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落下帷幕。为期五天的时间里,32家贵州特色农业企业参与2024年香港美食商贸博览会暨香港国际茶展展销,吸引超3万人流关注,来访专业买手超500位,助力多家贵州农业企业产品售罄。同时活动还促成贵州、香港两地多家企业签署达成采购合作意向,总金额预计超300万元,有效扩展大湾区与国际市场。
贵州展销区内人流络绎不绝。
品质“贵品” 广受好评
“贵州抹茶对我来说是一种新产品,我认为它很健康,有助于我们减肥。”来自埃及的采购商说道。“我们想找一些纯天然的产品,贵州刺梨就是一种纯天然的健康食品,而且营养很丰富。”来自泰国的采购商表示。“大方天麻饮品非常不错,我很想知道这是怎么做出来的!”来自罗马尼亚的采购商对大方天麻兴趣浓厚。“贵州茶叶喝起来醇厚温暖,有一种回到家乡的感觉。”老家在贵州、目前在香港工作的王女士说道。除抹茶、刺梨、天麻外,辣椒、鲟鱼、百香果、铁皮石斛等百余款贵州特色农产品都收获了海内外大量采购商与消费者的关注与喜爱。
海外采购商品尝贵州农产品。
贵州生态环境优越、空气清新香甜,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其丰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生物多样性,让贵州具备了丰富的农业品种资源和不可复制的农产品品质。贵州辣椒香辣协调,香橙烯、柠檬烯含量高于其他地方1倍以上;贵州绿茶,茶氨酸、茶多酚等茶水渗出物含量均高于中国绿茶标准;贵州刺梨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被誉为“维C之王”;“黔地灵草”天麻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
贵州展销区内人流络绎不绝。
近年来,贵州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因地制宜发展茶叶、刺梨、辣椒、夏秋蔬菜、中药材种植和生态畜禽养殖等优势产业,农业产业欣欣向荣、农产品品类百花齐放,部分产业规模、产品品质名列全国前茅。
“贵品”出山 广拓市场
“香港人民向来就有饮茶的习惯,这次来到香港展销推介雷山银球茶,吸引了很多市民了解和品尝,我们也进一步了解了香港人民喜欢喝什么样的茶叶。希望通过香港的平台,推动包括雷山茶叶在内的众多贵州土特产走出我们贵州大山,走向世界。”贵州省雷山县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毛鹃表示。
香港市民品尝刺梨原液。
“贵州的辣椒很香,拥有独特的‘贵州味道’。大家对贵州的辣椒都比较感兴趣,这几天来了解的人很多。”贵州苗姑娘控股集团总经理何云说道,“目前我们的辣椒产品已经进入香港、东南亚等市场了,这一次通过在香港展销推介的契机,我们产品能走向亚马逊等国外电商平台。”
“去年我们已经把活鱼产品卖到了香港的生鲜市场,今年开始从预制菜的角度在香港推广鲟鱼系列产品,现在已经发展了两个代理商,在本地商超陆续铺货。”千鲟公司营运中心副总经理钟康荣表示,他对贵州鲟鱼产品未来在香港的发展前景期待满满。
海外采购商品尝贵州农产品。
活动期间,超过八成的贵州参展农业企业与国内外各地代理商达成了合作意向,范围广至泰国、埃及、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土耳其、新加坡、菲律宾、非洲等地区,总意向合作金额达300万元。
两地多家企业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
未来,贵州还将继续发挥其在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借助大湾区平台讲好贵州农业品牌故事,不断提升贵州农产品品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倒逼产业提质增效;同时带领企业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历练贵州农业品牌市场竞争力,推动贵品出山、走向世界,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撰文:曹童童 丘海涛
摄影:李卓然
来源:南方农村报
相关文章
- 引言:紫色秘银锭的战略价值作为地下城堡2中后期锻造顶级装备、升级建筑的核心材料,紫色秘银锭的稀缺性使其成为玩家资源规划的重点。其需求量随游戏进度呈指数级增长——一件传说级武器可能消耗20-30个秘银锭2025-05-09
如何实现5.5%经济增长目标? 国家发改委提出重点把握三个方面
人民网北京3月7日电今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今年实现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有很多有利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将特别注重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重2025-05-09- “新买的手机,内存却显示已经占用25%”“从来没用过预置软件,却每天收到推送的广告”“一直想卸载预置软件,根本没有卸载选项”&h2025-05-09
- 人民网北京7月21日电你名下手机号关联了多少互联网账号?是否被别人冒用注册了互联网账号?如发现被冒用注册了账号,该怎么办?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工信微报”获悉,全2025-05-09
- 今日早盘,三大股指小幅低开,沪指随后震荡拉升翻红,深成指、创业板指低位震荡,临近午盘沪指涨幅收窄。午后,三大股指继续下探,沪指再度失守3200点关口,创业板指创年内新低。截至今日收盘,上证指数报3192025-05-09
- □冯海宁两条消息与“大数据杀熟”有关。北京市消协1日发布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称,有八成多(86.91%)受访者有过被大数据“2025-05-09
最新评论